WACOM 這間來自日本的公司, 主要製造數位繪圖板, 數位筆等相關產品. 對插畫, 手繪完稿工作相關的設計師而言, WACOM 幾乎與數位板劃上等號, 屬於 CG(Computer Graphic, 電腦繪圖) 設計師的首選品牌.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讓 WACOM 成功的關鍵技術.
資料與圖片來源: Millimter; WACOM; DigiTimes; PIIP; Gtouch; NetbookNews
設計師為什麼使用 WACOM, 這必須要探討為什麼設計工作者能從紙筆的領域轉換到數位化的手繪板, 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手感以及模擬傳統手繪的細微效果, 感應板與手寫筆的技術在此就相當重要, 高精準度與辨識度缺一不可, 掌握筆尖的變化因素如: 按壓程度, 出墨強度, 筆刷速度, 傾斜度…等, 都屬於人們在用筆的行為細節, 所以硬體方面更需要在各種信號傳遞上做正確的解讀, 才能讓工作者習慣地轉移他們的使用者經驗.
基本上電磁式觸控面板的結構主要由數位板, 數位筆, 以及處理訊號系統所構成, 主要分為三層, 大家可以看一下電磁式觸控面板之技術魚骨圖, 或是參考 PIIP 對電磁式專利的介紹
話說 1965 年出現最早的電磁式觸控面板, 還需要透過電源線供電, 感覺就像在銀行或郵局使用的筆, 用一條線牽著怕被人拿走或弄丟. 言歸正傳, 其主要特色還是在利用電磁筆對手寫板的磁場變化產生訊號, 再將訊號轉化為二進位訊號給電腦.
隨著科技的演進, 數位板也已多有突破, 根據 DigiTimes 的解釋, 一般而言目前電磁感應觸控技術又分為被動式與主動式兩種, 主動式電磁感應技術, 筆內必須放置電池, 因為需要發射訊號來告知電腦目前的手寫行為. 目前許多台廠與美國廠商都使用此類技術, 透過電磁筆發送特定頻率的訊號, 由數位板的 X, Y 軸的天線陣列接收. 缺點是筆的重量和體積必須受限於電池的大小, 而且除了需要替換電池外, 不小心像張國志老師摔到筆的話, 衝擊後可能還會解體.
被動式的電磁感應技術又稱為無電池筆技術, 顧名思義就是不需要安裝電池, 過去這個技術由 WACOM 主導, 而主專利於 2007/11 過期, 目前台廠也有生產, 概念是透過筆的共振電路與數位板上的電磁場, 電磁筆會將電磁場的能量儲存, 接著再發射訊號給數位板, 所以數位板和筆都具有雙向天線, 優點是在筆的設計和重量較主動式具優勢, 有更好的人機介面體驗, 缺點是較為耗電.
這邊來為各位介紹 WACOM 專利的 EMR 技術 (Electro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電磁感應技術)
如同先前提及的電磁感應技術, WACOM 的 EMR 技術屬於被動式的電磁感應技術, 在此先不論設計工作者的使用性, 從結構看來, 感應板組件的角色在此相當重要, 關鍵零件必須透過高速切換電磁場來感應各類訊息, 從感應板, 電子筆, 到迴路的控制…, 對其機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WACOM 對 EMR 技術的解釋
最後來聊一下 WACOM 的那隻電子筆, 就小弟的使用經驗來說, 跟一般的筆真的是沒有兩樣, 筆的後端還設計成橡皮擦, 無論重量和體積都很輕巧, 因為裡面只需要簡單的電子迴路, 不用擔心突然斷電. 另外, 在感應上, 其實當我們筆還沒碰到感應板時, 畫面就已經可以看到筆的位置座標了, 等你下筆接觸到數位板後, 才會開始書寫出墨, 這應該是其他觸控面板所做不到的事. 由於大家真的都把電子筆當成一般的筆了, 所以有些人的筆尖耗損很快, 還好一般在購買數位板的時候, 裡面就會附贈多個筆頭給大家替換.
目前電磁式觸控多半應用在筆式的顯示器或平板電腦, 對於 Tablet 市場在近幾年的快速成長, 筆式觸控面板的應用也與日俱增, 而且電磁式觸控更具有可撓的特質, 相信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像 WACOM 這樣的電磁式感測模組專利目前也有許多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在使用, 看來 WACOM 除了自己的產品領域已經站穩腳步外, 更拓展到其他的領域去整合, 之後在應用面方面, 小弟會在為各位分享.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順手幫文章按個讚, 如果想更即時得到最新消息, 也歡迎加入KisPlay 3C俱樂部(http://www.facebook.com/LoveKisPlay)與大家一起討論囉!
其他推薦文章
誰能尬我筆- HTC Flyer 開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