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資訊爆炸已經無可再承受的訊息壓力下,光臉書用戶每天就能接收來自朋友與粉絲頁高達1500則訊息,但也不可能全都看完,否則你也將得到「資訊焦慮」;但有資訊數字值得企業老闆們好好著墨分析一下,就是Facebook全球10大社交平台粉絲專頁,透過概略統計或許能夠讓企業主思考行銷的方向。
由Facebook所統計的全球10粉絲專頁,要利用Facebook達到宣傳目的並不容易,擁有十幾億的活躍用戶,卻又讓人不得不爭相藉由這個社交平台曝光自己的產品;以下為2013/09所統計的全球10大Facebook粉絲專頁(本文依Total Likes來排序),或許值得企業主探究未來行銷的方向。
十、digg:以科技為主的新聞站點,用戶可提交新聞予digg,通過digg機制顯示於digg首頁上;此專頁最流行一週在2012/10/28、最受到美國紐約市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25-34歲之間。
九、LinkedIn:是一家商業客戶導向的社交網路服務網站,2012年1月,LinkedIn已經超過1.5億的註冊用戶;網站的目的是讓註冊用戶維護他 們在商業交往中認識並信任的聯繫人,這些人被稱為人脈(Connections),用戶可以邀請他認識的人成為人脈。2011年2月24日,因為有用戶在 LinkedIn上散播「中國茉莉花革命」的消息,網站遭中國大陸防火長城屏蔽,導致用戶在中國大陸無法直接登入。最流行一週在2013/3/31、最受 到印度新德里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24-35歲之間。
八、Reddit:Reddit是一個社交新聞網站。用戶可以將網際網路上搜集或原創的圖片或材料以帖子形式發佈於網站上,其他用戶可以投票,投票的結果將作為帖子排名的依據。最流行一週在2012/1/15、最受到美國紐約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18-24歲之間。
七、StumbleUpon:本身是一個依據用戶的興趣喜好,隨機挑選新鮮網站送到用戶面前的服務網站與社群。最流行一週在2012/6/24、最受到美國洛杉磯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18-24歲之間。
六:Myspace:是一個社交網路服務網站,提供人際互動、使用者自定的朋友網路、個人檔案頁面、部落格、群組、照片、音樂和視訊影片的分享與存放,也提供 內部的搜尋引擎和內部的電子郵件系統。美國和英國的許多學校與公眾圖書館都禁止連結至MySpace,因為該網站已經成為「學生之間八卦傳言和惡意評論的 天堂;中國大陸訪問MySpace.com曾會被重定向到google.com,現在已解封,但Myspace中國(聚友網)已停止服務。最流行一週在 2011/9/18、最受到墨西哥墨西哥城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18-24歲之間。
五、Pinterest:是一個圖片分享的社交網站,用戶可以按主題分類添加和管理自己的圖片收藏,並與好友分享;2010年正式上線,Pinterest就是從「Pin」及「interest」兩個字組成,在社群網站中的瀏覽量僅次於Facebook及Youtube。最流行一週在 2012/1/22、最受到英國倫敦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18-24歲之間。
四、Instagram:免費圖片分享應用軟體,由 Kevin Systrom和 Mike Krieger 創建,並於2010年10月首次推出,該服務迅速得到普及,截止2013年1月已擁有超過100萬註冊用戶。最流行一週在2012/10 /28、最受到巴西聖保羅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18-24歲之間。
三、Twitter:是一個社群網路和一個微網誌服務,它可以讓使用者更新不超過140個字元的訊息,這些訊息也被稱作推文(Tweet);2012年3 月為止Twitter共有1.4億活躍使用者,每天會發表約3.4億條推文,同時每天還會處理約16億的網路搜尋請求;因此Twitter被形容為網際網路的簡訊服務。最流行一週在 2012/1/29、最受到土耳斯伊斯坦堡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18-24歲之間。
二、YouTube:YouTube是設立在美國的一個視訊分享網站,讓使用者上載、觀看及分享視訊或短片,由臺灣裔美國人陳士駿等人創立,網站的口號為「Broadcast Yourself」(表現你自己),2006年11月,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至今YouTube已經成為同類型網站的翹楚,並造就許多網上名人且激發網上創作。最流行一週在 2011/9/18、最受到臺灣台北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18-24歲之間。
一、Facebook:是一個在線社群網服務網站,最初的目的是給予一些美國的大學新鮮人能相互認識,最終擴及各大學及13歲以上成人,目前Alexa排名為第一名。此專頁最流行一週在2012/9/30、最受到埃及開羅的粉絲歡迎、多數介於18-24歲之間;最流行一週與當時埃及發生的政變動盪有相當關係。
這些圖表上的數據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否則就不會做這些統計數字,相信無論是各行各業都需要透過一些統計數據來支持可能的行銷活動,包含不同年齡層、不同平台適合什麼商品的廣告;可是Facebook應該佔有最大優勢,應該大小都能通吃了!難怪最近股價又不斷漲上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e-jun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