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純屬產業現況分析,不應視為投資建議,若閱讀本文後經過理性分析決定購買股票,則需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早在 2002 年,OLPC (One Laptop per Child Foundation) 便提出低價筆電的概念,打算從教育市場切入,使筆記型電腦在開發中國家更加普及。
起初,英特爾 (Intel) 與微軟 (Microsoft) 認為低價筆電無法具備完善的硬體功能,更有人質疑開發中國家對低價筆電的需求,但隨著筆記型電腦的硬體功能日益進步,消費者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是否需要那麼強大的功能,主打 Easy to Learn、Easy to Work、Easy to Play 的 Asus Eee PC 因而誕生。
2007 年夏天,在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的開幕主題演說上,英特爾執行長馬宏昇 (Sean Maloney) 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共同發表一款採用英特爾行動處理器,裝載 Linux 系統,搭配固態硬碟、512 MB DDR-II 記憶體的筆記型電腦 Eee PC 701,並於十月中旬上市,售價為新台幣 11,100 元。一個月後,OLPC 與英特爾推出 XO、Classmate 低價筆電,正式掀起小筆電 (Netbook) 風潮。
起初,廠商為了節省成本,大多採用免費的 Linux 作業系統,但市場反映遠比想像中的更熱烈,於是微軟也開始研發能相容於小筆電的作業系統,後來 Windows XP 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 Linux,市佔率達八成以上。不僅如此,英特爾也為了小筆電推出專屬處理器 Atom 系列,NVIDIA、AMD、威盛也加入戰局。
在小筆電風潮的帶動下,即使次級房貸風暴重創全球經濟,筆記型電腦 2008 Q1 出貨量依然維持相當不錯的成長率,根據 IDC 的估計,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小筆電已經搶佔了 18 % 的市場,讓華碩全球市佔率躍升至第五名。
到了第二季,全球前三大筆記型電腦廠商惠普 (HP)、宏碁 (Acer)、戴爾 (Dell) 相繼推出小筆電,與小筆電始祖英特爾、華碩正面交鋒,戰火一觸即發,成為 2008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的重頭戲。可惜因為 Atom 處理器供不應求,這場戰爭延至第三季才正式開打,期間,華碩推出搭配 3.5G 無線上網功能的 Eee PC 901 等多款新型產品,試圖穩坐小筆電龍頭寶座。
令人意外的是,宏碁推出 Acer Aspire One 系列小筆電後,在第三季以 38.2 % 的市佔率擊敗華碩,搶下小筆電市場的龍頭寶座,同期華碩市佔率為 30.3 %,惠普 5.8 %、戴爾 2.8 %。除此之外,受到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倒閉沖垮全球經濟影響,華碩 Eee PC 出貨量不如預期,加上內部零件庫存量偏高,使得華碩在 2008 Q4 陷入虧損,曾經風光一時的 Eee PC 如今竟成了絆腳石。
在華碩陷入虧損,並開始著手清理庫存之際,宏碁則是趁勝追擊,引進其北美品牌 Gateway 小筆電。
小筆電風潮不僅帶動筆電出貨量成長,更帶動了產業革新,廠商相繼推出效能優於小筆電,並且較主流筆電更容易攜帶的 CULV 輕薄筆電。不僅如此,這股風潮促使相關廠商展開技術革新,小筆電最重要的特色就是體積輕薄便於攜帶、電池續航力佳,為了減少 LCD 螢幕的厚度,傳統背光模組逐漸被 LED 背光模組取代,間接推動 LED 產業的發展,其他零組件廠商也著手研發省電產品以提高續航力。
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是,產品定位在傳統筆電與小筆電之間曖昧不明的 CULV 輕薄筆電,竟然是小筆電的殺手,小筆電市場從 2009 Q2 開始停止成長,並於隔一季開始萎縮,取而代之的就是 CULV 輕薄筆電。
然而,CULV 輕薄筆電並沒有獨領風騷,亞馬遜 (Amazon) 的 Kindle 電子書比 CULV 輕薄筆電更具話題性。
電子書並不是 2009 年才出現的新產品,這個概念可追溯至 2005 年,隨後索尼 (Sony) 於 2006 年率先推出 Sony Reader 電子書,亞馬遜也在隔年推出 Kindle 電子書,然而開發初期軟、硬體支援性不足,並沒有成功打入消費市場,直到 2009 年 Kindle 逐漸成熟,電子書風潮才捲土重來。
以功能來說,電子書有點類似幾年前風靡一時的 PDA,然而以 E-Ink 技術開發出來的電子紙,比起過去 PDA 使用的 TFT-LCD 面板,不僅耗電量大幅降低,閱讀時眼睛也較不易感到疲勞,搭配上更成熟的無線網路技術,使得電子書成為行動閱讀裝置的首選。
在亞馬遜推出 Kindle 之後,索尼、三星 (Samsung) 相繼加入戰局,但 Kindle 的領導品牌地位仍然屹立不搖。宏碁則是認為電子書市場規模有限,決定繼續專注於 CULV 輕薄筆電,並沒有積極開發相關產品。總結來說,成功拓展電子書市場的廠商,可說是只有亞馬遜一家。
然而,在電子書蔚為風潮不久之後,蘋果電腦 (Apple) 結合傳統筆電與電子書的功能,於 2010 Q1 推出更具話題性的平板電腦 iPad。
這款劃時代的產品不僅在 2010 Q3 搶下九成以上的市佔率,更是一拳擊垮小筆電與電子書市場,甚至連傳統筆電市場也遭到波及,加上宏碁對於蘋果電腦推出 iPad 反應過於遲鈍,直到隔年二月才推出平板電腦,早已喪失搶佔市場的先機,導致宏碁在 2010 年底三度下修財測,筆電代工產業也陷入過去不曾發生的零成長。
過去,宏碁靠著併購歐洲品牌 Packard Bell 與美國品牌 Gateway,確立全球筆電品牌前三強的地位,如今陷入低潮之際,創辦人施振榮喊出「宏碁第三次改造」,促使經營層重新檢視過去仰賴規模經濟的營運方式是否已經遇到了瓶頸,董事長王振堂決定撤換執行長蘭奇 (Gianfranco Lanci),改由翁建仁接任,重新思考新的營運策略。
【補充】宏碁認列 43 億元損失,泛歐地區裁員三百人 (June 2, 2011)
宏碁昨日召開董事會,由於泛歐地區通路庫存及應收帳款發生異常,決定認列銷貨折讓 43 億元,很多人誤以為宏碁是在打銷存貨,其實銷貨折讓與應收帳款的關係較為密切。
宏碁所公佈的存貨金額,都是扣除備抵存貨跌價損失後的數據,如果當季認列鉅額備抵存貨跌價損失,存貨金額應該會大幅減損,然而 2011 Q2 存貨金額較前一季度增加 50.64 億元,不像是認列鉅額存貨減損後的數據,而且認列存貨跌價損失的高峰期是 2010 Q3 ~ 2011 Q1,實際上 2011 Q2 認列存貨回升利益 2.4 億元。
不過,2011 Q2 應收帳款較前一季度大幅減少,這是因為大型企業為了避免鉅額銷貨折讓嚴重扭曲當期損益,通常會設立備抵銷貨折讓帳戶,而該科目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為應收帳款之減項。宏碁認列泛歐地區銷貨折讓後,這筆款項並不會立刻兌現給通路商,而是暫時存放於備抵銷貨折讓帳戶,等到通路商要繳款給宏碁時才能抵減,所以應收帳款金額會大幅減少。 (詳見【表一】)。
【表一】宏碁 2010 Q1 ~ 2011 Q2 存貨與應收帳款金額 (百萬元)
宏碁 2011 Q2 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營收下滑的同時,未能有效降低營業成本與營業費用。根據上表數據,2011 Q2 存貨金額較前一季度上升,推測營業成本佔營收比重上升的原因,是進料成本相對提高所致。
從母公司存貨明細來看,2010 Q3 ~ 2011 Q4 打銷「製成品與商品」(可供販售的存貨) 已經告一段落。2011 Q2 各項存貨中增加最多的項目是「在途存貨」(從工廠運送到各地倉庫途中的存貨),表示已經開始鋪貨給各地營運商,而原料庫存較過去幾季來得高,或許是公司正在為了新產品 Ultrabook Aspire S3 做準備 (詳見【表二】)。
【表二】宏碁 2010 Q2 ~ 2011 Q2 存貨明細 (百萬元)
另一方面,宏碁認列組織重整成本 10.53 億元,也是 2011 Q2 發生嚴重虧損的原因之一,但這筆業外支出屬於非經常性虧損,不應該視為公司正常營運成績的一部份。
【補充】iCloud vs iGware,雲端商機大戰一觸即發 (July 25, 2011)
在蘋果電腦提出 iCloud 之後,宏碁擬併購美國雲端科技公司 iGware,預計明年就會看到搭載 Acer Cloud 的新品亮相。iGware 最具知名度的客戶就是任天堂 (Nintendo),包括 Wii、iDS、3DS 都是採用 iGware 提供的技術,而任天堂下一代遊戲機 Wii U 也將採用 iGware 的雲端技術。
近期主流筆電品牌廠相繼提出雲端概念,甚至連組裝代工業者也積極切入雲端技術,宏碁併購 iGware 不僅宣示該公司對軟體技術的重視,更是趕上雲端潮流不可或缺的一步棋,或許也有與蘋果電腦較勁的意味。
【補充】微軟專利授權宏碁 (September 11, 2011)
微軟日前發布新聞稿表示,微軟已經與宏碁簽定內容廣泛的專利授權協議,將多項微軟專利授權給宏碁搭載 Android 系統的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使用。
這件事情對於微軟與宏碁來說都是攸關重大!對於微軟來說,行動裝置作業系統早已被 Google 與蘋果電腦捧走,Windows Mobile 市佔率節節敗退,此時將手上仍有戰力的專利授權給主流品牌廠,不僅能坐收授權金,也是唯一能在行動裝置市場取得一席之地的做法。對於宏碁來說,一定要取得微軟的授權,才能與 Google 陣營的主流品牌廠站在相同基礎上競爭。
【補充】蘭奇轉戰聯想,宏碁 Ultrabook Aspire S3 迎戰 (September 16, 2011)
宏碁今日在中國發表 Ultrabook Aspire S3,數小時後,聯想宣布前宏碁執行長蘭奇正式加入聯想,未來聯想可能會側重於蘭奇在歐洲市場的人脈,使得宏碁面臨中國市場久攻不下,歐洲市場又可能被聯想搶走的危機。
但如果蘭奇到聯想之後,仍然是靠塞貨給通路商的手段衝高市佔率,即使聯想在歐洲市場的市佔率順利提升,也將只會是曇花一現。此外,蘭奇要獲得聯想高層的信任,並在歐洲市場佈署自己的人馬,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此外,歐洲市場受到債信問題低迷不振,聯想在逆風之下很難有所作為,就算爭取到蘭奇加盟,短期內也很難動搖宏碁在歐洲紮下的根基。
對於宏碁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英特爾大力推行的 Ultrabook,是否能替沉寂已久的 NB 市場注入一道活水。
【補充】賈伯斯去世,蘋果光能否持續發亮? (October 10, 2011)
蘋果電腦的靈魂人物 ── 賈伯斯 (Steve Jobs) 於 10 月 6 日過世,執行長由庫克 (Tim Cook) 接任,未來蘋果電腦能否持續推出創新產品,值得後續追蹤。而賈伯斯的死訊,或許也讓宏碁、華碩、惠普等個人電腦業者鬆了一口氣;但不可否認的是,「蘋果光」已經照亮一個全新的電腦使用體驗,也對相關產業鏈造成深遠的影響。
首先,它扭轉了筆記型電腦追求更高效能的趨勢,推出更輕、更薄、更便於攜帶的 Macbook Air,雖然硬體配備不如傳統筆記型電腦,也不如其他品牌業者推出的 CULV 輕薄筆電,但已經能滿足日常使用所需,因而獲得消費市場熱烈迴響,許多品牌業者相繼推出規格相仿的產品,如宏碁推出的 Ultrabook Aspire S3。
其次,它打破了電腦需要鍵盤的刻板印象,推出兼具電子閱讀器與筆記型電腦特色的平板電腦 iPad,強大的 App 平台讓 iPad 與眾不同,創造了「以硬體銷售軟體」的全新行銷概念,可說是 Amazon Kindle Fire 的幕後推手。
最後,它提出全新的雲端概念,透過日漸成熟的網路技術,資訊將不必儲存在終端裝置,因而允許行動裝置變得更輕、更薄、更便於攜帶,並擁有更多元的功能。
抄襲「蘋果光」最成功的企業,莫過於三星,智慧型手機 Galaxy S 是 Android 陣營中少數能與 iPhone 抗衡的產品,並且一舉超越 Android 昔日霸主宏達電,全球行銷的實力不容小覷。在產業面臨重大變革之際,台灣廠商要如何分食劃時代的新商機,相關業者們恐怕還要多加把勁。
【補充】Acer ICONIA Tab A200 粉碎宏碁退出平板電腦市場謠言 (January 7, 2012)
日前傳出宏碁將退出平板電腦市場,當時宏碁出面闢謠,表示只是進行組織改造,近期推出的新款平板電腦 Acer ICONIA Tab A200 徹底粉碎謠言。
這款平板電腦採用 10.1 吋螢幕,解析度達 1280 x 800,搭載 NVIDIA Tegra 2 處理器,以及 Micro SD、USB 2.0,作業系統為 Android 3.2,預計 8GB 版本售價 330 美元,16GB 版本售價 350 美元 (詳見【圖一】)。
【圖一】Acer ICONIA Tab A200
【補充】華碩至尊變形平板無限期接受退貨 (January 8, 2012)
華碩去年十一月推出至尊變形平板,是首款採用 NVIDIA Tagre 3 四核心處理器的平板電腦,並將在 12 日開放消費者升級 Android 4.0 作業系統,但金屬外殼材質影響 GPS 衛星導航訊號接收,造成「重度使用者」(如車用導航) 的不便,至今仍然無解,將無限期接受消費者退貨。
至於即將開幕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CES),華碩也將推出新款平板電腦,去年底公開的 Eee Pad Memo 也會在現場展示。
【補充】宏碁推出新款 Ultrabook ── Acer Aspire S5
宏碁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CES) 推出新款 Ultrabook ── Acer Aspire S5 (詳見【圖二】),機身最厚處只有 1.5 cm,採用 Intel Core i5 處理器,螢幕尺寸為 13.3 吋,搭載固態硬碟 (SSD)、USB 3.0、第四代杜比音效,擁有快速開機與宏碁獨創之持續上網功能,從休眠狀態重新開機後,能立即瀏覽原先開啟的網頁。
【圖二】Aceer Aspire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