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小年夜在台南發生的地震慘案之後,土讓液化問題也被民眾所關心著。而今天( 14 日) 由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公佈了一份土壤液化地區調查結果網站,讓關心自己居住所在土壤環境的民眾可以直接上網查詢了解!
根據調查網站說明,土壤液化主要發生在近代沖積平原地區深度 20 公尺範圍內。由於飽和含水的疏鬆砂粒土層,因地震力震動,使結構趨向於緊密的過程中,砂土層孔隙體積變小,其中的水壓力變的很大,導致砂土結構崩壞,暫時呈現像流砂的狀態,即為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同時會導致地基支撐力降低,建築物若未做抗液化設計,將可能造成下陷、傾斜或倒塌。地震後液化的砂土向下沉降,形成比原來緊密和安定的結構。土壤液化一般會發生在港灣、近代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近期河床堆積、舊河道、自然堤周圍、谷底低地、沖積扇的扇緣等地質環境,或是人工填土區、抽砂回填的海埔新生地等地區,液化後常伴生噴水、噴砂、噴泥、地表龜裂、沉陷等現象。此現象通常需要強烈的震動觸發,例如地震,故常被分類為地震災害之一。
而網頁中也將調查地區分為台北、宜蘭、新竹、台南、高雄、屏東六大區域,土壤液化潛勢分為「低」、「中」、「高」三級,潛勢圖上分別以綠、黃、紅三個顏色顯示。此外,灰色是今(105)年底將完成調查的區域,棕色是 107 ~ 108 年才會完成調查的區域;白色則是地盤為固結岩盤,沒有液化風險,因此不需要進行調查的區域。
官方也表示因為限於既有地質鑽探資料密度的因素,這次公開版本的潛勢圖精度,屬於「初級」的層次,作為國土規劃或防災規劃之應用,並且此次公開初級精度潛勢圖的主要目的,一是紓解非高風險區民眾的憂慮,二是作為高風險區域精度進一步調查的基礎。
若是民眾發現自己的房子位在高風險區之中,官方說明只要建築物有兩、三層的地下室,或是建築物基礎有打樁深入地下,基本上都沒有土壤液化災害的疑慮。假使地震未達建築設計地震的強度,土壤液化未必會發生。另外地震時的地下水位高低也會影響液化發生的機率,地下水位愈高,液化可能就較高。最後,假使建築具有抗土壤液化的設計,例如兩層以上的地下室或基樁設計,液化災害的可能性也就非常低,因此大家也先不要過度恐慌,所謂防患於未然,先瞭解自己的居住環境,再來一步一步的開始檢驗與進行對應的防災措施,相信這也會是這份調查公佈的最好結果!
[線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