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的電影,不是因為你真的喜歡,是 AI 影響了你。
預測的本質是利用分析數據,合理地做出未來趨勢的預見。許多企業底下都有「預測」部門,例如全世界最大的電商亞馬遜旗下的預測部門,透過過去消費者的數據,得出「消費者不喜歡運費」的結論,後來亞馬遜推出了「Prime」訂閱服務,成為日後的戰略核心。
不僅是電商喜歡預測,電影產業近年來也逐漸往科技靠攏。 21 世紀福斯正在倚靠名為「Merlin」 的 AI 預測,它可以知道觀眾喜歡的電影樣貌,怎樣的電影才有可能賣座。根據該公司與 Google 合作,在發表的論文中,以 21 世紀福斯的超級英雄電影《羅根》為例子,Merlin 從預告片辨識出最常出現在畫面的物體有車子、男人、鬍渣、樹(第一名):
《羅根》的主要受眾是受到超級英雄(已知),以及「滄桑粗曠男性動作」(未知)兩項題材所吸引。
團隊認為相較於以文字組成的劇本,預告片畫面更能呈現觀眾對於電影的喜好,Merlin 分析預告片畫面,建構出數百萬標籤的資料庫。例如 Merlin 辨認動作片快速奔馳的車子是一場飛車追逐的戲碼,之後車子可能會爆炸,因此 Merlin 可以透過「飛車追逐」、「動作片」當作標籤,找出有飛車追逐畫面的電影。
Merlin 將這些帶有標籤的電影預告片,與 21 世紀福斯過去蒐集的傳統問券、訪談做交叉比對,來預測某部「鬍渣精壯異男駕駛飛車有時還會槍戰」的電影是否賣座,再來讓行銷部門決定之後該怎麼向觀眾推銷電影。
但藝術真的能讓科技評斷好壞嗎?研究人員將 Merlin 預測的前 20 名動作片以及實際的榜單做比較,發現有 11 部電影都在兩份榜單中出現,超過 50 % 的準確率,意味著 Merlin 對企業來說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然而榜單中的《羅根》、《死侍》會預測成功,也許僅僅是巧合。只能透過畫面分析的 Merlin 無法了解每一部超級英雄電影的連結,以及粉絲長年觀看所產生的「疲勞」現象,同樣的,它也無法判斷社會對於某種價值觀的抵制、或是近年來性侵醜聞不斷的電影演員醜聞。只要 AI 尚未理解人類與社會複雜的交互關係前,我們還能保有選擇喜愛電影的自由意志。